在儿科和男科门诊,常有家长带着青春期孩子咨询包皮问题。“要不要切?什么时候切?”成为高频疑问。南平中山男科医院的医生结合临床案例,给出了科学的判断标准和应对建议。
首先要区分“生理性包皮过长”和“病理性包茎”。新生儿几乎都有包皮过长,这是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包皮会逐渐后退。3-4岁时,约90%的儿童包皮能逐渐翻开;到青春期前,仍有部分孩子存在包皮过长,但只要能轻松翻开清洗,无反复感染,通常无需急于手术。
病理性包茎则需要重视。表现为包皮口狭窄,无法翻开暴露龟头,强行翻开可能导致疼痛、撕裂。这类情况易导致包皮垢堆积,引发包皮炎、龟头炎,甚至影响排尿。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尿道外口红肿、排尿时包皮鼓起像“小气球”、尿液排出不畅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展开剩余44%手术时机的选择需个体化。对于病理性包茎,建议在学龄前(5-6岁)进行手术,此时孩子配合度提高,术后恢复快,也能避免影响阴茎发育。如果是单纯包皮过长,且无感染、排尿困难等问题,可观察至青春期,若仍有明显不适再考虑手术。
术后护理是恢复关键。家长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生指导使用药物,避免孩子抓挠伤口。术后一周内,让孩子穿宽松衣物,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多数孩子术后1-2周即可恢复正常生活。
“很多家长担心手术影响孩子发育,其实规范手术反而能减少健康隐患。”南平中山男科医院的儿科男科医生强调,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应结合症状、年龄和医生评估,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焦虑。家长平时可引导孩子做好局部清洁,每天翻开包皮清洗,预防感染,这才是日常护理的重点。
发布于:江西省晶顶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