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却容易忽视情绪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特别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他的情绪不过是一时的波动,无需太过重视。
但这样的想法会阻碍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
要知道,情绪不仅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重要语言,更是影响他的认知能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婴儿期的哭闹到青春期的挑战,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和理解这些变化,学会“翻译”孩子的情绪语言,这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发展以及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婴儿期(0~2岁):情绪的萌芽
宝宝刚出生的前两个月,他的情绪表达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哭声和安静来表达不适和满足。当他饿了、不舒服或需要换尿布时,他会哭;当他吃饱了、舒适时,他会安静下来,有时还会露出满足的表情。
展开剩余84%宝宝2~6个月大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他开始展现出更丰富的情绪种类,也会表现出情绪的社交属性:他会对大人的逗弄露出灿烂的笑容,也会因为突然的声响表现出惊讶。有趣的是,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些基本情绪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婴儿中出现的时间点竟然惊人地相似。
宝宝6~12个月时,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会下意识地看向身边大人的脸,仿佛在寻求大人的情绪反应来指导自己该如何反应。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参照”行为。
比如,我们在公园遇到一只友好的小狗,宝宝不确定是该高兴还是害怕,会立刻转头看妈妈的表情:如果妈妈表现得放松和友好,他也会很快放松下来,甚至伸手想摸摸小狗;如果妈妈被吓到尖叫,那孩子也可能会哭起来。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情绪反应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约从6个月开始,宝宝会逐渐开始出现明显的认生反应和分离焦虑。以前他对谁抱他都无所谓,但现在他能明确地区分亲近的人和陌生人。当亲近的人离开时,他会哭闹不止;当陌生人想抱他时,他会表现出明显的排斥。这些都是健康依恋关系形成的表现。
当宝宝开始探索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基本认知时,如果我们能够及时、一致性地回应孩子的情绪需求,他就会形成积极的情绪—相信世界是安全的,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这就为人生奠定了安全的心理基础。
幼儿期(3~5岁):情绪的探索
当宝宝进入幼儿园阶段,我们会发现他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除了用身体表达情绪(如跺脚表示生气,笑脸表示开心),他开始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我生气了。”“我很开
同时,孩子也开始尝试使用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当他看到害怕的东西时,可能会捂住眼睛;当他失望时,会尝试转移注意力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虽然这些调节能力还很初级,但已经是孩子进行情绪自主管理的开始。
有趣的是,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习在不同场合的情绪表达规则。很多父母可能会注意到宝宝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表现有所不同。在幼儿园,他会更加克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礼貌和友善;而回到家,他可能会释放一整天积累的情绪,有时甚至还
会有小情绪的爆发。
学龄期:情绪的管理
当孩子上小学后,他们的情绪调节策略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不仅能够转移注意力,还能够进行简单的认知重构—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比如,当孩子在一次比赛中失利时,他能够安慰自己:“虽然这次没赢,但我已经比上次进步了,下次我会做得更好。”这与他的认知能力提升密切相关。
学龄期孩子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发育使他能够更好地控自己的制冲动行为。在感到愤怒时进行克制并想到后果,在失望时寻找事情积极的一面,这些都是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的表现。
随着孩子进入学龄期,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更多元地调节情绪。比如,当他感到焦虑时,可以让他尝试深呼吸;当他感到愤怒时,告诉他可以暂时离开现场冷静一下然后再处理问题;当他感到沮丧时,可以引导他尝试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情绪工具箱”,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同样重要,要多鼓励孩子参与他感兴趣的活动,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并让他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从而变得更加自信。研究表明:
积极情绪不仅能够增强幸福感,还能提高认知的灵活性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青春期:情绪的风暴
青春期往往是情绪波动比较大的阶段,孩子可能会经历剧烈的情绪波动,一方面是由于荷尔蒙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他正在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
在这个阶段,孩子既渴望独立,又需要依赖;他希望父母信任和欣赏,但又想要自己做决定。这种矛盾的需求常常导致情绪冲突。“你不理解我!”这句话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时最容易说的话,这反映了青春期孩子强烈地渴望被他人理解,尤其是亲人。当他感到自己被误解时,情绪往往会迅速升级,导致冲突加剧。
这也提醒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沟通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从“告诉”转变为“倾听”,从“管控”转变为“理解”。当孩子分享他的想法和感受时,父母应该真诚地倾听,而不是急于给出建议或做出评判。有时候,青春期孩子需要的仅仅是愿意倾听的耳朵,是一个能够理解他的人,而不是试图解决所有问题的“超人父母”。
尊重、理解比控制更重要,倾听、共情比说教更有效。
情绪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从婴儿期就开始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镜映他们的情绪,为心智化发展提供适当的支持,就能帮助他建立健康的情绪基础。
你的孩子正处在哪个情绪发展阶段?
1️⃣ 婴儿期(0-2岁):哭闹是唯一语言,认生、分离焦虑明显
2️⃣ 幼儿期(3-5岁):开始用语言表达情绪,但规则混乱
3️⃣ 学龄期(6-12岁):情绪调节能力增强,但仍有小爆发
4️⃣ 青春期(12+岁):情绪波动大,渴望被理解
👉 评论区留言你的育儿困惑或观察,比如:
我家娃一不如意就尖叫,怎么引导?
青春期孩子拒绝沟通,怎么办?
我们会抽取典型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来源 |《父母必读》杂志
作者| 韩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 李美锟
排版 | 小喇叭
发布于:北京市晶顶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